近日,青羊区三家本土企业——四川中电新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电新创”)、成都昱晁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昱晁升电力”)与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智明达”)正式签约“牵手”,共同启动《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.3MWh储能电站项目》建设。
此次合作是青羊辖区企业“强强联合”的典范,依托“央企子公司+本土上市科创企业+投资方”的优势组合,三方以技术、资源、产业基础为纽带,形
成精准互补的合作闭环。根据合作方案,三方将在青羊建起一座能存1300度电的“巨型充电宝”,以“储能+制造”的创新玩法,为区域企业绿色转型、响应“双碳”战略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效果图
多方联动
共建储电1300度“大型充电宝”
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,是发展的“协同加速器”,聚合各方优势往往能事半功倍。
智明达作为青羊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,长期专注嵌入式计算机模块研发、生产与销售,技术实力雄厚。随着产能扩张,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。而中电新创作为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(简称 “中电三公司”)的全资子公司,依托央企背景积极响应 “双碳” 战略,近年发力光伏、储能领域转型升级,已积累扎实技术储备。
“智明达对电力保障要求高,我们正好有技术储备,双方一拍即合。”中电新创总经理李小华表示,公司还联合昱晁升电力,以投资方身份参与,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。
1.3MWh储能电站是什么概念?李小华解释说:“大家常用的20000毫安充电宝,可存储的电量?约为0.074度。而1.3MWh可以简单理解为,这是一座1300度电的‘巨型充电宝’。此外,我们还同步配置智能EMS能源管理系统,能实现充放电策略优化与远程实时监控,大幅提升用电智能化水平。”
政企搭桥
从意向到落地的“加速密码”
此次三方合作的“红娘”,正是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。今年5月,区新科局在开展“进解优促”走访中电新创时,了解到其正拓展光伏、储能业务,亟需对接辖区内有需求的企业。恰好此前在走访智明达时,亦掌握其产能扩张后用电量增加的情况。精准捕捉到供需契合点后,区新科局当场牵线智明达与中电新创,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并全程提供专业指导,协调解决场地适配、政策对接等细节问题,推动合作从意向快速签约落地。
“储能电站项目核心价值体现保障电力稳定、 降低用电成本两大方面。”李小华介绍,在夏季工业供电紧张时,电站可为智明达提供稳定电力,避免生产受限电影响;在夜间存储低价谷电,白天替代高价峰电,借助峰谷电价差压缩成本。
据悉,项目总投资约400万元,中电新创为技术提供方,智明达为直接受益方,昱晁升电力为项目投资方,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10月建成投用。经测算,项目总体(一期、二期)未来十年该电站可帮智明达节省近200万元用电成本,经济效益显著。
“对企业发展,我们从不是‘旁观者’,而是‘牵线人’和‘服务员’。”区新科局副局长李济表示,智明达、中电新创、昱晁升电力三家企业均扎根青羊,部门的牵线搭桥有效激活了产业链上下游联动,实现“1+1+1>3”的协同效应。
转型突围
新业务将占营收半壁江山
位于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的中电新创,2014 年成立之初主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(含医疗纯/废水、工业纯/废水处理设备等),核心产品一体化医疗纯/废水处理设备,能高效去除污水有害物质,具有结构紧凑、操作简便等优势,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省内外800余家医疗机构,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、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等大型知名医院。
“但医疗废水处理是小众领域,市场增量有限。”李小华坦言,公司遂萌生“稳守老本行、拓展新赛道”的想法。依托母公司中电三公司的技术优势,中电新创将分布式光伏作为转型升级重点,该模式倡导“就近发电、并网、转换、使用”,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,并解决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。
如今转型成效已逐步显现:目前中电新创正与广西某企业洽谈集中式储能项目,两期总投资约11亿元,洽谈已近尾声。“若项目落地,预计今年公司新业务营收占比将达50%。”李小华透露。
这场储能电站的“诞生记”,是青羊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。作为企业发展的“坚强后盾”,青羊区以“用户思维”开展“进解优促”走访,精准捕捉企业需求;以产业链思维搭建对接平台,促成技术方、需求方、投资方高效合作。同时锚定“双碳”战略与绿色制造方向,为企业转型提供政策指引,通过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生态共荣”模式实现“1+1+1>3”效应,让青羊成为产业联动与动能转换的沃土,为绿色低碳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蓄力。